重慶建筑人才網小編了解到,祖輩居住的老樓、舊時的糧倉、
廢棄的工廠……
你無意間路過的這些老建筑
都見證了重慶的歷史
如果失去這些優秀歷史建筑
我們的城市將失去靈魂
5月11日,重慶舉行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掛牌啟動儀式,為南岸區米市街合記堆店等優秀歷史建筑掛牌,以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。據悉首批掛牌的優秀歷史建筑共有176處。
主要包括居住建筑、商業建筑、公共服務建筑、宗教及寺廟會館、工業建筑等九大類。其中,最早的建筑奠基于1700年前后,已有300多年歷史。
重慶優秀歷史建筑各區縣分布圖(市規劃局供圖)
那么,怎樣的建筑能入選優秀歷史建筑呢?
下面就跟隨小編的腳步
去欣賞散落在重慶各個角落的
優秀歷史建筑之美吧
(部分建筑)
傳統巴渝風貌主要形成于近代以前,以木構穿斗、坡檐街廊、吊腳臺院的建筑風格,呈現重慶依山就勢、隨意賦形的山城傳統風貌。
位置:沙坪壩區磁器口正街130號
建筑特色:建于清代,該建筑為穿斗式木結構,合院式布局,建筑因地制宜,依山而建,形制獨特,是研究重慶道觀建筑的典型實物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保存較好
保護級別:二級歷史建筑
位置:石柱縣石家鄉九龍村官田組
建筑特色:始建于清代,該建筑為穿斗式磚木結構,單進四合院布局,設三層外廊,八字形朝門。為石家鄉名門望族王氏家族修建,是渝東南地區莊園建筑的典型代表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保存較好
保護級別:一級歷史建筑
位置:巴南區豐盛鎮十字街56號
建筑特色:建于民國時期,該建筑主體為木結構,懸山屋頂,有碉樓御敵。為豐盛鎮開明鄉紳劉祝山所建,曾為豐盛商會的會址,是“長江第一旱碼頭”商埠文化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已修復
保護級別:二級歷史建筑
位置:忠縣拔山鎮朝陽路666號
建筑特色:建于1862年,該建筑為四合院布局,正面出抱廳,院內有古樹。1941年著名實業家沈士麟在此創辦私立大道中學,是重慶清代寺廟建筑的典型代表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保存較好
保護級別:二級歷史建筑
開埠建市形成于重慶開埠至建市時期、以海關洋行,兵營教堂為載體,西方建筑風格與重慶獨特山地環境、建筑文化相融合,形成中西合璧的近現代折衷主義建筑風格。
位置:南岸區南濱路中段,靠近規劃的東水門長江大橋北側
建筑特色:建于19世紀90年代,該建筑為磚木結構,砌筑和裝飾工藝精美。是民國時期米市街米商堆放大米的地方,是重慶開埠時期商業倉儲建筑的典型代表。
保存情況:建筑形態和主體保存較好,整體已修復
保護級別:二級歷史建筑
位置:合川區南津街辦事處花園村1社銅梁山頂上
建筑特色:始建于民國時期,該建筑為磚石結構,二柱一開間,左右設八字形墻,頂部聳立并向左右兩側曲弧下收,各立柱均出頭,磚雕石刻獨特,是西方建筑形式與重慶本土建筑形式相結合的典型代表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保存一般,僅存此門
保護級別:一級歷史建筑
位置:南岸區南濱路中段,靠近規劃的東水門長江大橋北側
建筑特色:建于19世紀90年代,該建筑為磚石結構,局部拱形券廊,歐式風格突出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保存較好,整體已修復
保護級別:二級歷史建筑
位置:南岸區涂山鎮玄壇廟社區海獅路2號
建筑特色:建于開埠時期,該建筑為磚木結構,依山就勢布局,歇山屋頂。是重慶開埠時期倉儲建筑的典型代表,曾為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內遷的存放地。
保存情況:建筑主體保存一般,局部構件破損